經文︰詩 102:1-11
👉詩102篇(聖經閱讀_信望愛rwd) 👉詩102篇(聖經閱讀_信望愛) |
釋經: 學者將詩篇一零二篇列為另一首悔罪詩,其文體類型具有哀歌的元素。整篇詩反映出被擄的背景,詩人在極度痛苦的情況下向神呼喊。詩人的禱文並沒有明顯的懺悔成分,只提他的困苦快到了極點,差點兒就再也撐不住了。因此,這首詩或許被視為個人哀歌較為恰當。這篇詩的分段非常清晰,首先是詩人在痛苦中的呼喊(1-11 節),然後是滿懷信心期望錫安的重建(12-22 節),最後視野擴展到神的永恆屬性(23-28 節)。簡言之,這首詩開始是向神呼喊,然後延伸到對神的讚美。我們會用兩天的時間默想這首哀歌。今天的經文主題是困苦者的呼喊;詩人沒有具體說明陷在甚麽困境之中,他只用不少的隱喻道出他的苦況。哀歌的小標題指出這是一個困苦發昏的人,傾吐苦情的禱告。詩人呼求神顧念他的苦況,聆聽他的呼求(1-2 節)。詩人深知作為神的子民,他不會有苦無處訴,因為神是他最好的傾訴對象。他深信神會明白他的苦況、聆聽他的哀求,並且會有行動解決他的問題。因此,他像舊約求子的哈拿,在神面前傾心吐意,一五一十將他的苦況向神陳明。 詩人用了極多的隱喻描述他的困境,「如」這個字在這段落頻繁出現。詩人似乎是有性命危險、危在旦夕,究竟是患上絕症抑或是敵人傷害就不可而知。總言之,詩人自覺他「的年日在煙中消失」(3a 節),他「的年日如夕陽」(11a節)。他全身發燒、周身疼痛,「骨頭如火把燒著」(3b)。他的身體衰弱無力,可能是因他廢寢忘餐,「難以入眠」(7a節),又「忘記吃飯」(4b 節)。若說有胃口吃喝,那只是吃「灰燼」和喝「眼淚」(9 節)。「灰燼」代表悲傷和失落,詩人悲傷到終日以眼淚洗面、泣不成聲。如此光景,精力自然消耗殆盡,故此他的心「如草被踩碎而枯乾」(4a 節,11b 節)。 詩人的痛苦不只於他自己身體衰弱和情緒極度低落,他更感到孤單和被拒絕。詩人用「曠野的鵜鶘、荒地的貓頭鷹」和「房頂上孤單的麻雀」(6-7 節)形容自身被拒絕、被排斥的境況。鵜鶘是沿海鳥類,它若身處曠野就像離開了水的魚;貓頭鷹(owl)或鴟鴞《呂振中譯本》被視為是不潔的動物(利十一 17),這些鳥類可在廢墟和荒涼之地見到。詩人用這兩種鳥代表他的孤獨和被拒絕。麻雀本是群居動物,它們成群結隊,不會單獨行事,但這位可憐的詩人在夜裏醒著,感覺自己不可思議地孤獨,像一隻被遺棄在屋頂上的麻雀一樣。 詩人更難抵受的是敵人的譏笑辱罵(8 節);他們的冷嘲熱諷像在詩人的傷口上撒鹽。敵人或許譏笑詩人的困境是罪有應得、自討苦吃,甚或是挑戰詩人所信奉依靠的神,為何不介入解除他的苦困。然而,詩人的禱文並沒有說及身陷囹圄是因罪的原故,他只道出身處絕境是因神的管教。他坦誠地向神說:「這都因你的惱恨和憤怒,你把我舉起,又把我摔下。」(10 節)簡言之,詩人落在苦境中是他與神之間的糾纏、是他與神之間的轇轕,唯獨神更清楚問題所在,亦只有詩人個別面對神,他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思想: 我們如何處理痛苦呢?逃避它?合理化它?否認它?抑或到神面前傾心吐意,向祂訴求?讓我們安靜聆聽或頌唱我心旋律的《阿爸父》作為今天的禱告。 (詩歌可於 Youtube 搜尋「阿爸父」) |
👉16阿爸父-我心旋律 👉阿爸父 |
👆回頂
👉華基「靈修習慣運動」2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