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詩 89:1-4;38-45
👉詩89篇(聖經閱讀_信望愛rwd) 👉詩89篇(聖經閱讀_信望愛) |
釋經: 詩篇八十九篇是一首篇幅頗長的群體哀歌、是屬於卷三詩集(七十三至八十九)中的一首訓誨詩。這首詩的開始不像一首哀歌,因為他一開始就先讚美耶和華在宇宙中掌權(1-18 節),然後就詳細敘述耶和華與大衛之約(19-37)。耶和華的慈愛和信實是直到萬代的,祂與大衛所立的約讓大衛的王朝一直延綿下去,直到永遠。詩人忽然在第 38 節語氣急轉說:「但你惱怒你的受膏者,拒絕他,離棄了他」。隨後,就描述詩人所見的現實,為王的戰敗哀嘆(38-51)。詩人眼前的光景與神的應許似有矛盾,國家的現實情況不如預期,故他就向神哀嘆。幸而,他仍憑信心抓緊神的應許,相信現實慘況並非終極的結果,於是在詩的結尾發出一個難能可貴的肯定和積極的回應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阿們!」(51 節)。 這首群體哀歌的背景是耶和華神藉著先知拿單,應許大衛及與他立約(撒下七 5-16;代上十七章)。詩人先指出與大衛立約的耶和華是那位守約施慈愛的主,祂的應許永不落空,因祂總不會背棄自己。神的慈愛(1、2、14、24、28、33、49 節)和信實(1、2、5、8、24、33、49 節)貫穿整首哀歌。詩人頌揚耶和華的偉大,指出祂征服洪水、擊敗埃及,用大能的膀臂馴服了惡魔等等(5-12 節);詩人回憶以色列人蒙福的經歷,因神的公平和公義,終日歡呼歌唱(15、16 節)。這種歡愉輝煌的日子全因為神與大衛立約的結果。 詩人好像在提醒神曾透過先知向大衛所許下的承諾,神曾說:「我尋得我的僕人大衛,用我的聖膏膏他」(20 節)。 神應許賜力量給大衛戰勝敵人(21-25 節),也讓大衛可享有特殊的關係,視他為長子(26-27 節),大衛將成為地上尊貴的君王。不僅如此,他的後裔也蒙神賜福,將永遠統治以色列的王朝(28-29 節)。就算他的子孫背約棄義,神都不會收回祂的應許,也不會離棄他們,罪和悖逆都不會取消神在盟約中對大衛的應許。然而,他們必會受到紀律處分(30-37 節)。 神的懲罰臨到,以色列國破家亡,受鄰邦譏笑,正正是詩人現今身處的景況。故有釋經學者認為這首哀歌可能由兩位作者撰寫,分為兩部份。第一部是 1 至 37 節、在較為歡樂的時代所作的;第二部份是 38 至 52 節,即大衛王之後四百多年,特別是猶大歷史最黑暗可怕的十年中所寫。詩人眼見國家淪陷、家園被毀、子民被擄,詩人描述的情景可能正是那位十八歲時登基三個月(王下二十四 8)就被擄到巴比倫、三十七年之久仍身穿囚衣的約雅斤王(王下二十五 27、29)。詩人在極度悲痛中用連串的話控告神說:「你惱怒你的受膏者…你厭惡與你僕人所立的約…你拆毀了他一切的圍牆…你高舉了他敵人的右手…你使他在戰爭中站立不住…你使他的光輝止息…你使他蒙羞」(39-45 節)。詩人眼見現實不如預期,神的應許似乎落了空,故跟所有受痛苦的眾生一樣問道:這樣的慘況要到幾時呢?難道是要到永遠嗎?(46 節)然而,他想到神的慈愛與信實時,盼望油然而生,最終仍能用信心稱頌神。 思想: 思想: 神並沒有背信棄義,祂始終是那位守約施慈愛的主;祂應許大衛的後裔會一直坐在寶座上。那位被稱為大衛子孫的耶穌基督正是神應許大衛的最終實現。現實不如預期並非最終的事實,讓我們與詩人一樣,用信心唱出頌讚神的歌。請用《我要唱耶和華的大慈愛》(I will sing of the mercies of the Lord) 作為今天靈修的回應。 (詩歌可於 Youtube 搜尋「我要唱耶和華的大慈愛」) |
👉我要唱耶和華的大慈愛(粵語)Hymn: I Will Sing Of The Mercies Of The Lord 👉每週一歌085 我要唱耶和華的大慈愛 I will sing of the mercies of the Lord(中英伴奏版) |
👆回頂
👉華基「靈修習慣運動」2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