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星期二

2025.08.15 渴想神 (詩42-43)

經文︰ 詩42-43
👉詩42篇(聖經閱讀_信望愛rwd)


👉詩43篇(聖經閱讀_信望愛)



釋經:
  讓我們先唱「如鹿渴慕溪水」(As the Deer)來預備心研讀今天的靈修信息。「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惟有你是我心所愛,我渴慕來敬拜你。你是我的力量盾牌,我靈單單降服於你。惟有你是我心所愛,我渴慕來敬拜你。」詩篇四十二篇屬於新一卷的詩集、是卷二(四十二至七十二篇)的第一篇。這組詩集被稱為可拉後裔的詩,在卷二裏約共有七首(四十二至四十九篇)。傳統認為四十二及四十三兩首詩篇本來就屬於同一首詩,故我們應該將此兩首詩放在一起來研讀。為何這兩首詩應屬同一首呢?我們可以從幾方面找到端倪。

  第一,四十三篇在希伯來文聖經並沒有小標題註明作者,這是卷二的詩集極少有的(只有四十三和七十一篇沒有標題)。第二,從文學的角度看,將四十二和四十三一起處理才看到它的完整性。這兩篇詩都採用同一個疊句,「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神,我還要稱謝他,我當面的拯救」(四十二5、11,四十三5),將整篇詩分成了三個段落。再且,兩篇詩採用不少相同的詞彙,如「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四十二511a;四十三5a)、「因我還要稱讚他」(四十二11b;四十三5b)等。第三,在經文的發展上,四十二篇是一首哀歌,而四十三篇是向神的哀求。因此,四十三篇可算是四十二篇的延續,為詩人的訴苦譜上了最終的哀求。雖然哀求並沒有得到神的具體回應,卻為前面的訴苦劃上了句號。

  《和合本》及《思高譯本》在標題上指出這是一首可拉後裔的訓誨詩。可拉的後裔似乎在耶路撒冷聖殿以奏樂唱歌供職(代下二十19),而訓誨詩(Maskil)是指那些在人們處理特殊情況時可提供見解和智慧的詩歌,這首詩歌能給予讀者想解決內在憂悶以及困擾時所需要的智慧和見解。詩人顯然是身處外地,遠離以色列的敬拜中心耶路撒冷。他從前是與眾人同往,領他們到神的殿裏(4a節),現在卻在以色列的北部──約旦地、黑門嶺及米薩山(6b節)。

  詩人的困境及困苦並非遠離了耶路撒冷那麽簡單,他的問題是他身陷困境和受磨練時,他一直所認識的那位信實守慈愛的神,究竟在哪裏呢?「神在哪兒?」正是詩人的核心問題。詩人在「神在哪兒?」的前提下連續問了幾個「為何?」:「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5a、11a節;四十三5)、「你為何忘記我呢?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9b節)、「為何丟棄我呢?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神沒有回答他,但詩人深知最重要的仍是要憑信心抓緊神。因此,詩人說:「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1-2節)。

  詩人描繪自己像一隻極度口渴、幾乎喪命的小鹿,在乾到龜裂的旱地上尋找續命的水。小鹿渴求的是要找到湧流不絕的溪水,而詩人的心所渴切的是神自己。詩人知道唯一可以解決他心靈饑渴的方法,是來到永生神的面前。只有神才能滿足他饑渴的心靈,世上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填補他心靈的空隙,只有神自己。因此,無論處於何種景況,特別正身處困難,而同時又感到神沒有理睬及回應時,那就更需要去到神面前,渴想祂、尋求祂。


思想:
  請安靜思想一下你現在的景況,你是否感覺神好像遠離了你,又不知道你身處困境呢?你願意像一隻極度口渴幾乎要死的鹿渴慕溪水一樣去渴想神、親近神嗎?現在再唱這首《如鹿渴慕溪水》(As the Deer)來表達你對神的渴慕吧!
(詩歌可於 Youtube 搜尋「如鹿渴慕溪水」)


👉如鹿切慕溪水 As The Deer


👉如鹿切慕溪水 As The Deer


👉As The Deer With Lyrics Best Heartwarming Version - Popular Christian Hymns & Songs


👉As the Deer - piano instrumental hymn with lyrics


延伸閱讀︰

👉我生命! 你為何憂悶? (詩篇42-43) - 高銘謙博士


👆回頂
👉華基「靈修習慣運動」2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