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詩77篇(聖經閱讀_信望愛rwd) 👉詩77篇(聖經閱讀_信望愛) |
釋經: 當各種難處接踵而來、壓力過重,使你喘不過氣、招架不住時,你會如何面對呢?或許你會做點紓解壓力的柔軟運動?或走到海邊看看蔚藍的天空,聽聽海浪聲,將鬱悶負面的情緒釋放?甚至會將內心的痛苦、莫名的納悶鬱結感,化作仰天長嘆或大聲呼喊?或是找一位知心友人傾訴內心的鬱悶?詩人或許都試過前面的提議,但他找到一個更直接、更能傾心吐意、不妨直言的對象,就是那位守約施慈愛的神。 詩人落在一個極困難的景況中,他相信神必聽他的呼求,於是就像哈拿一樣向神傾心吐意,陳述他的苦況。究竟詩人的苦況是一件已過去的事,抑或正在面對的困難,英文譯本有兩條不同翻譯的路線:有將「呼喊」譯作過去式的(I cried)(KJV)(NKJ)(NIV), 有將它譯作現在式的 (I cry)(NRS)(RSV)(ESV)。無論是過去或現在的困難,讓我們將焦點放在詩人如何從困境中走出來。 這首詩像其它的哀歌一樣,較少透露具體的難處,讀者無從得知是詩人病了、他個人流散外地或是國家受到攻擊威脅等,但可以肯定的是困難必然非常巨大,使得他懷疑神是否永遠丟棄了他或祂的百姓(7-9 節)。詩人一開始就向神呼喊,「求祂俯聽矜憐」(1b 節)《思高譯本》。詩人不住地向神呼喊,卻未得到神的回應,以致他像雅各為失去了約瑟那樣而傷痛,不肯受安慰(2b 節)。一個受苦的人對神的沈默實在難以忍受、更難以接受。 詩人隨後表達他內心的憤怒與失望,他回憶神,反而令他無法入睡,心裏更是煩燥不安,甚至無言以告,對神慢慢冒起了懷疑的念頭(3-4 節)。此刻,他嘗試追想過往歡樂的子,「我追想古時之日,上古之年」(5 節)。可是詩人越追憶過去的美好時光,就越感到煩燥不安和屬靈的枯竭。他開始懷疑神的信實。為甚麽呢?這正是「事實」與「經歷」的張力浮現;「聖經中的應許」與「詩人具體痛苦」之間的落差,即是,詩人一直以來所相信的聖經事蹟和他目前所經歷的,兩者之間的矛盾。我們可從詩人連珠砲似的問了幾個「難道….難道….難道」(7-9 節)感受到他的失望與失落。詩人一直的信念是:神是施恩、慈愛無窮、不會忘記開恩及不會背信棄義的,但在此時此刻這一切都受到詩人的質疑。詩人不斷詰問,甚至有控告神之嫌! 然而,詩人怎樣從懷疑的低谷中走出來呢?轉捩點就在第10 節:「我說,至高者右手的能力已改變,這是我的悲哀」。這句話有不同的翻譯。《和修本》的翻譯讓我們認為神的能力已改變;《呂振中譯本》譯作「這是我的弱點(或譯:憂傷):以為至高者的右手權能改變了!」(斜體字「以為」為筆者所加)。詩人的意思是在他陷在苦困中,他「以為」神的能力改變了。這個念頭是他的懦弱所致,但神的能力並沒有改變,這從詩人隨後數算神的作為便可證明(11-20節)。詩人有如此巨大的改變,他的動力乃從自我轉向神。他從「我的痛苦、我的抱怨、我的疑惑」裏轉眼去觀看神的能力、神的作為及神的道路。 詩人在詩的結尾並沒有說神已回應及答允他的禱告,讓他脫離了身處的困境。他深信神的沈默必有神的因由,他憑信接受神同在的應許。世上很多事物都不一定可以得到完滿的解釋,詩人不是靠解釋而活,而是靠著應許而活。「環境」縱然沒有改變,但詩人的「心境」卻改變了! 思想: 希伯來書的作者鼓勵在受苦中的信徒,要轉眼仰望那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 2)。你現在是否落在困境中?不妨向神直言,盡吐心中情,從自我的痛苦中轉眼仰望那為我們受苦的耶穌,更追憶神在你身上的作為。祂是那位昨日今日直到永遠不改變的主。讓我們一起默想《當轉眼仰望耶穌》(Turn Your eyes Upon Jesus)這首詩歌。 (詩歌可於 Youtube 搜尋「當轉眼仰望耶穌」) |
👉【當轉眼仰望耶穌】Turn Your Eyes upon Jesus (粵語 Cantonese) - 和聲合唱 Choral 👉當轉眼仰望耶穌 Turn Your Eyes Upon Jesus - 鋼琴伴奏 Piano Accompaniment |
👆回頂
👉華基「靈修習慣運動」2025.08